链传动行业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应构建具有前瞻性的行业技术发展规划,以企业为主体,走“产学研用”结合及强强联合之路,实现多学科交叉、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核心 技术的自主创新及高层次复合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等。输送机链条同时运用技术创新手段,实施系统集成开发战略,不断地研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形成 链传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科与行业、学术与技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1)行业内应重点建设好已批准和认定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及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 和较强研发活力的以企业为主体的省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有条件的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应积 极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自主申报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各类国家科研项目, 这是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基础。同时,充分发挥和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链传动 专业委员会在行业技术进步中的重要支撑作用,通过“产学研用”的紧密合作和行业资源 的充分整合,条件成熟时可联合申报并筹建全行业的国家链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行 业的公共技术平台,建立行业的核心共性技术研发体系和行业的共性技术支撑体系
(2)培养一批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结构合理、学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热爱行 业、热爱企业的中青年工程技术人员及研发人员队伍,重点骨干企业及其技术中心或研发中 心应培养和造就本企业的技术领军人物和专家型研发人员及能工巧匠型技术工人队伍,并有 计划地申报国家博士后工作站.从而为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行业应进一步推广应用基于系统开发和并行技术的链传动产品现代设方法、齿形 链和Hy-Vo齿形链及CVT链的啮合机理分析、CAD/CAM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变异技 术及失效分析技术,建立链传动产品设计的可靠性数据库,从而提高科技对行业经济的贡献 率,这是专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
(4)应基于国际和国内两大市场的需求,以主机配套、维修、岀口协调均衡的多元化途径,以系统开发的模式,适时调整和发展我国的链传动产品结构,要注意前瞻性、规划性, 及风险预测和评估。在保持量大面广的常用工业链条(如A、B系列滚子链、齿形链、板式 链、农机链、平顶链、弯板链、石油链、模锻链等)的系列化的基础上,有条件的重点骨 干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向系列两端进一步延伸,研发节距更小或节距更大的微型链或巨型链 派生产品。同时,在相同尺寸参数下,研发出高强度、高抗疲劳强度及高耐磨性的派生精品 系列,以满足众多主机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有效地增加了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5)研究适用于冶金、水泥、农机、石油化工、船舶等行业中高温、强腐蚀、强磨损 服役条件下的链条并研究其失效机理,研制能够模拟严酷服役条件的科学且实用的专用试验 设备或试验装置,研究与分析不同工况下润滑油及其他各种介质的属性及介质对链条产品主 要性能和可靠寿命的影响规律,提出适用于高温、强腐蚀、强磨损链条的新材料、新工艺和 新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我国特种链条品牌系列和有代表性的研发生 产基地。这是具有前瞻性的共性技术研究工作。
(6)研究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变速器、分动箱、高速列车制动器、航空器等链条产 品系列的啮合机理及其失效形式,研制高速多轴正时链传动系统和变速器、分动箱链传动系 统的模拟试验台,实时分析具有复杂约束边界条件下的高速多轴正时链传动系统的噪声频谱 和温度场特性,试验研究和仿真分析系统的接触动态响应,研究与系统关联的导向板、张紧 板、张紧器的设计及计算方法,提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汽车链、航空链传动系统的设 计方法、试验规范和评价准则,显著降低我国链传动行业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争取尽快使 我国汽车链系统的研发、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养和造就3至4家能代 表“国家队”水平的汽车链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生产基地。
(7)研究基于多元变异的新型齿形链和新型Hy-Vo齿形链啮合设计理论与方法,提出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齿形链和Hy-Vo齿形链产品创新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构建新 型齿形链和新型Hy-Vo齿形链-链轮-刀具系统的设计体系,建立新型齿形链和新型Hy-Vo齿 形链的系列型谱,推进产品的升级换代。
(8)研究链轮新齿形,重点研究服役于多粉尘、剧烈冲击、重载工况下的套筒滚子链 链轮新齿形、齿形链和Hy-Vo齿形链链轮新齿形,粉末冶金链轮新齿形、多相传动用交错 齿链轮新齿形。从啮合机理入手,研究具有大负变位的渐开线齿形和其他新齿形,研究基于 不同模数、不同压力角的啮合设计及其参数变换原理,研究加工特殊齿形的滚子链链轮滚 刀、插齿刀和加工大负变位渐开线齿形的齿形链链轮以及Hy-Vo齿形链链轮滚刀、插齿刀 的设计方法和检验方法。
(9)釆取国内外、行业内外联合与协作的方式,研制新一代的制链成套设备和试验设备,重点研制具有预弯功能的新型套筒、滚子卷管机、输送机链条、套筒自动定向装配机、新型腰鼓形滚子多工位高精度冷挤机、新型链板多工位高速多颗精密冲裁模具、新型高速精密销轴切断机 等。研制智能化的具有自动组装(含多点正时链板有序装配)、挤孔、伽头、缺件检验、预拉跑合、拆节和“环接”及中心距在线检测等复合功能的链条自动装配生产线输送机链条。研发Hy-Vo 齿形链异型销轴的加工设备与技术,研制Hy-V。齿形链的组装设备,研发链条零件硬度的 自动检测技术,研制链条销轴的金属复合渗的设备与个性化技术,研制CVT无级变速器链 自动装配设备及焊接技术,研制高速大载荷回转疲劳试验机等,以改变目前国内现有的设备 与专机较陈旧,工艺水平、专业化和自动化程度较低,以及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离散化生产模 式,真正实现“以机代人”的具有智能化特征的新的生产模式。同时,上述设备、专机和 检测仪器的研制是链条产品上档次、高水平的重要保证。
(10)研发新一代智能化链式输送机、倍速输送机和高性能斗式提升机及服役于高温、 腐蚀、粉尘等严酷条件下的新型链式输送机,满足主机厂的迫切需求,进一步打造和强化集 主机机构、辅助装置、自动控制及输送与传动链条为一体的链式输送机的研发和生产。
综上所述,链传动行业的技术发展历程表明,作为传统产业的链传动行业同样也有其高层面的前沿研究领域。其中,啮合理论、多体动力学、CAD/CAM , TCA、接触力学、计算机仿真技术、概念设计、变异技术、系统工程、可靠性技术、微观分析、频谱分析、小波理 论等原理与技术都可以或者已经在行业内推广应用,问题在于能否把握住链传动专业的技术 发展趋势,能否构建具有前瞻性的行业和企业及研究院所的技术发展规划,能否实现多学科 交叉、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及高层次复合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等方面, 重点骨干企业在技术进步的主攻方向上应科学有序地做好战略定位,可以相信,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引领下,在“工业强基”和加强核心基础零 部件发展”的国家战略指引下,通过行业的共同努力,探索并建立“产学研用” 一体化的 技术研发新模式,不断创新,不断进取,链传动行业的技术发展前景会越来越美好,链传动专业的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广阔。